当前位置

首页 > 体裁 > 话题 >  > 西游记读书后感600字作文

西游记读书后感600字作文

推荐人: 来源: 写作坊 阅读: 7.94K 次

篇一:《西游记读后感

西游记读书后感600字作文

赵政宇

吴承恩的《西游记》是一部充满玄幻色彩的神魔小说,全书共一百回,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一路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

在《西游记》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这位敢作敢当,嫉恶如仇,善恶分明的孙悟空,就是大闹天宫的主角,三界中威名赫赫的“齐天大圣”。在成为唐僧的大徒弟后西行取经的路上忠心耿耿地保护唐僧,和妖怪斗智斗勇,是西行路上降妖伏魔的主力。

猪八戒是唐僧的二徒弟,曾是掌管十万天河水军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玉帝贬下天界错投猪胎,变得人不人猪不猪。虽然他贪吃又好色,有时还爱耍小聪明,但他也非常可爱,是悟空降妖伏魔的好帮手。

沙僧本是玉帝的“卷帘大将”,个性憨厚、正直无私,因在蟠桃会上失手打了琉璃盏被玉帝贬在下界流沙河为妖。成为唐僧的三徒弟后,一路上无微不至地照顾师傅,挑着所有行李任劳任怨。

唐僧本是如来的二弟子“金蝉子”转世,十世修行的好人,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心地善良,意志坚定。面对取经路上的艰难险阻从没想过退缩,面对各种诱惑从不动心,他是取经队伍的核心。

最终四人在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后取得真经。

《西游记》让我领悟到要办成任何一件大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念,还要有团队精神。唐僧师徒四人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正是他们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最终才能获得成功。

篇二:《西游记》读后感

申佳琪

我利用今年寒假读完了《西游记》这本书,这本书是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先生。

这本书主要讲了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这一路上,他们求取芭蕉扇,翻过火焰山,三打白骨精……历经了千难万险,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妖魔鬼怪的阻挠,终于取到真经,成了佛。

在《西游记》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孙悟空,他英勇顽强,作战勇猛,爱憎分明;尤其在三打白骨精中,白骨精第一次变成了一位女子,孙悟空火眼金睛一下就看出来了,拿起金箍棒打死了白骨精。白骨精第二次变成了一位老妇人,孙悟空又看出来了,把他打死了,师父二话不说就对孙悟空念紧箍咒,疼的孙悟空躺在地上直打滚。白骨精第三次变成了一位老头儿,孙悟空又把他识破了,再次打死了白骨精,师父见状,又念起紧箍咒,孙悟空疼的跪在了地上向师父直求饶,师父不接受,孙悟空只好回到花果山。

除了孙悟空,还有其他三人。二师弟猪八戒虽然有些好色,贪吃贪财,却又无时无刻,不停的照顾师傅。四人中,最朴实,最善良,最勤劳的就是沙僧了,当两个师兄身体不好时,他照顾的也是无微不至。还有唐僧这个人,他虽然有些固执,好坏不分,但他一心一意取经,不贪财,不贪色,善良体贴。

我从孙悟空身上学到了吃苦在前,不怕困难,机智勇敢的精神,我要像他一样,能吃苦,不怕困难。《西游记》是一本很好看的书,我很喜欢它。

篇三:读《西游记》有感

刘浡楠

在这个漫长的又漫长的假期中,从刚开学时的欢乐,到不能上学时的高兴,再到惊闻噩耗后的震惊,及到现在在家百无聊赖后的烦闷,我真的想回去上学了。我想我的老师想我的同学想我的书本作业了。

但是,在这期间我一点儿也没闲着,我刚刚读完了一本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这本书让我沉浸在美妙而传奇的魔幻故事情节中,不由得浮想联翩了。

首先,孙悟空对自己的师傅唐僧非常忠诚。比如非常经典的“三打白骨精”一章,唐僧误会孙悟空打死的妖怪是普通百姓,生气的念紧箍咒并把悟空赶走。孙悟空临走时要给这个不分是非黑白的唐僧磕头,唐僧立马儿扭头过去不受,孙悟空就变出一圈猴子让他无处可躲,不得不受了那个头,之后他才去了观音菩萨那里。这说明孙悟空始终没有忘记师傅的恩情,即使师傅错怪了他,他也要尽师徒之礼。沙师弟在师傅遇险后去找菩萨搬救兵,当孙悟空得知师傅遇险又立马儿回到凡间打败了妖怪救出了师傅,并继续他们的西天取经之路。这足见孙悟空对师傅唐僧的忠诚无二。

其次,孙悟空对自己的师弟们也很热心。“偷吃人参果”那一章,猪八戒、沙和尚在天庭当差那么多年都没尝过人参果,于是作为大师兄的孙悟空主动去帮他们弄了几个来,哪知这个长得像娃娃一样的人参果可比王母娘娘的蟠桃还要珍贵。他们又惹来了大祸,打了道童,毁了树,连累了师傅,最后还是菩萨出面解决了问题。虽然孙悟空这件事做的有失规矩,但是他对师弟们的情感是真诚的。

在机智勇敢的猴哥,丑胖傻的猪老二,憨厚朴实的沙师弟的一路护送下,师徒四人不辞劳苦,历尽艰辛,风餐露宿,斩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之后终于来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取得了真经,弘扬佛法,普度众生。

一气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意识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每当我们遇到困难,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团结一心,不怕问题,总会有解决的办法。不要像猪八戒似的总想着放弃,要多学学孙悟空的精神,敢于迎难而上,最终一切困难都能迎刃而解。还有一点,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在《西游记》的世界里,有许多妖怪会幻化人形,抓住你的弱点让你可怜,博你同情。孙悟空用火眼金睛识破了他们。可唐僧仍然坚信自己的想法,这就不对了,要多听取别人的意见,求同存异,发现缺点,发扬长处。我有时觉得唐僧是如此的笨,如此的傻,但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有时不也正是如此吗?比如有些坏人装成好人的样子骗取我们的信任。我们要学会识破他们的伪装,练就一套我们自己的火眼金睛。

篇四:西游记读后感

闫家安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神魔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小说,它以“唐僧取经”为线索,主要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作者是明朝文学家吴承恩。

《西游记》第一回主要写了聪明、神奇的石猴出世,石猴自告奋勇、不顾危险去探奇,发现了水帘洞这样一个免受老天之气、像家一样的安身之所,被众猴拜为“美猴王”。美猴王想与天地山川齐寿,保住花果山这块“乐土”,冒着危险飘洋过海,从菩提祖师那里学来七十二般变化、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等超人的本领,并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孙悟空”。

读完第一回里记录的这些故事,我知道了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这个石猴非常奇特,同时又非常聪明、勇敢、坚强、有担当、有责任感,我觉得他是作者心中理想英雄人物的化身。在这一回里描写的花果山、水帘洞,这样一个洞天福地,它也应该是作者向往的自由王国,对比现实生活中的黑暗和污浊,这个理想的乐园,让作者无限憧憬。

在写作手法上,这一回也通过介绍孙悟空出世,奋发学习本领的经历,昭示了孙悟空桀骜不驯的性格与朴素的正义感,为日后孙悟空降妖除魔埋下伏笔。

读罢《西游记》原著第一回,我收获颇丰。

篇五:读《西游记》有感

赵悦含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吴承恩。这本书主要讲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以及白老龙马去西天取经,讲述了一路上打走妖魔鬼怪,经历乐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成功来到西天,得到了真经。

在《西游记》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孙悟空,因为孙悟空懂得感恩。孙悟空为求长生在菩提老祖处学会了七十二变和长生不老,后来因炫耀本领被菩提老祖赶出家门,走时孙悟空磕了三个头,并遵命不说出菩提老祖的名字。走后,孙悟空大闹天宫,被佛祖压于五指山下又被唐僧救出,从此,每当唐僧遇到危险,孙悟空都会拼尽全力帮助唐僧脱离险境。

有一次,师徒四人经过白虎岭时遇到了变成村姑、老太太和老头的白骨精。孙悟空看出来了他们是白骨精变的,就把他们都打死了。唐僧以为孙悟空打死的是好人,就把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然而唐僧随后被黄袍怪抓住了,猪八戒去花果山请回了孙悟空降伏妖魔。孙悟空救出唐僧,继续保护唐僧,报答救命之恩。

读完这本书,我从中懂得了感恩。在生活中,老师和父母就是我们的老师,我们也应该有所回馈,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和老师的教诲之恩。

篇六:读《西游记》有感

孙艺嘉

前几天,我读了“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他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是明代小说家,代表作品有:《射阳集》、《西游记》等等。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师傅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并成佛的故事。西行途中出现了很多我们熟悉的情节,如三打白骨精、孙悟空大闹天宫等等。

故事中的人物都有着各自的性格:孙悟空机智勇敢、会七十二变,在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的路上凭借自己的武艺和智慧斩妖除魔,而且从不抱怨、非常忠诚;猪八戒好吃懒做、爱耍小聪明但他会三十六变,在西天取经的路上总是要休息,还总让孙悟空帮他找吃的,但有时也会帮助孙悟空解救唐僧;沙僧老实憨厚,经常给孙悟空报信,告诉他唐僧被妖怪抓走了,沙僧非常忠诚,一刻也不离开唐僧(在唐僧没有被妖怪抓走的时候);唐僧很善良,但有时候善恶不分,经常冤枉孙悟空,说他把无辜的人打死,还念紧箍咒。

读完这本书,我知道了:我们做事一定要有恒心,这样才会成功,因为如果师徒四人半途而废,也就取不到真经了;我们还要有智慧,遇到事情多动脑,因为孙悟空有时会用智慧把唐僧救出来。

这本书非常有意思,还是“四大名著“之一,我建议大家认真阅读这本书。

篇七:读《西游记》有感

张宸宇

吴承恩先生写的小说《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书里有生动形象的文字,个性鲜明的角色,使我记忆犹新。

孙悟空是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个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喜欢打打闹闹,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敢与玉皇大帝斗,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敢与妖魔鬼怪斗,绝不放过一个妖魔;敢与一切困难斗,永不退缩……

说到猪八戒,这个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毛病不少,好吃,好色,好占小便宜,怕困难,常打退堂鼓,有时还爱撒个谎,还总是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

师父唐僧,虽然他没有孙悟空的本领,八戒的活络,悟净的勤快,但他品德端正,不怕千刀万剐,有坚定的信念。悟净虽说没有什么大本事,但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心当好后勤,不好出风头。

师徒四人都有缺点:毛躁,懒惰,沉默,懦弱,可他们都带着自己的缺点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这说明什么都不会是完美的,取长补短,团结他人,就能在学习中,生活中“取得真经”!

篇八:《西游记》读后感

桂紫真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文学家吴承恩。这部书是以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前往天竺国取经学法的故事为原型,创作的一部神话小说。书中描写了唐僧和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斩魔除妖,历尽千难万险,走了十万八千里,最后到达灵山,面见如来佛祖,求取真经的故事。书中描写的每一个故事都非常有意思,读起来妙趣横生、津津有味。吴承恩将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其中,师父唐僧信念坚定、慈悲为怀;大师兄孙悟空神通广大、聪明伶俐;二师兄猪八戒好吃懒做却又不失可爱;而沙和尚则忠厚老实、任劳任怨。

在这本书中,我感触最深的是“三打白骨精”一章。这个故事讲述的是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第一次变化成一个少女,送饭与唐僧,被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识破,一棒打死,妖怪扔下一个假身跑了;第二次白骨精变成了一个老太太,来寻找女儿,又被孙悟空识破了,再次打死了她,可惜还是没有打死妖精的真身,又让她跑了。这时,唐僧因为肉眼凡胎,不认识妖精,以为孙悟空连伤两命,非常生气,竟然念起了紧箍咒;到了第三次,白骨精又变成了一个老头,还假造天书,而孙悟空并没有因为师父的责罚而放弃,因为他一心想除妖,最后还是忍着头疼把老头打死了,而且这次终于打死了妖精的真身,露出了一堆白骨。读到这儿,我原本以为真相大白了,唐僧应该不会怪悟空了,没想到的是,唐僧还是坚持认为悟空伤害无辜,居然写下休书把他赶走了。看到孙悟空被师父冤枉,我开始是非常气愤的,我想:走就走吧!孙悟空实在是太委屈了!但后来,我静下心来仔细一想,这也许正是孙悟空的可贵之处,因为在他的心里就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不管自己怎么样,一定要打死妖怪,保护师父平安!这实际上也表现了孙悟空的正直善良以及对师父的忠心耿耿。

联想到这次我们国家抗击新冠状病毒的情况,我觉得那些战斗在抗疫第一线的白衣天使也有点儿像孙悟空,只不过他们面对的妖怪是凶恶的病毒,而他们要保护的是自己的国家和人民。他们明知道病毒这么厉害,明知道每一秒都有被感染的可能,明知道每天都要面临生死的考验,可是他们仍然义无反顾、无所畏惧地坚持在一线治病救人。武汉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在牺牲前说:“如果万一,不要插管抢救”,为的是保护更多医生的安全。我想,他们的想法也许跟孙悟空是一样的,不管自己会怎样,不管自己受多大委屈,只要能战胜这个病毒,只要国家和人民平安,就算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他们就跟孙悟空一样,为了除去危害人们生命安全的“病毒妖怪”,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一意地消灭病毒,是最值得我们敬佩的人。

当然,“三打白骨精”只是《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书里面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呢,像“大战红孩儿”、“三借芭蕉扇”、“祸起观音院”、“真假美猴王”、“天竺收玉兔”等等,每一章都写得特别精彩,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意志坚定,克服困难,绝不放弃,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篇九:《西游记》读后感

徐子晴

我最近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它是我国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它内容庞杂,融合了佛教、道教、儒教三家的思想和内容,在神佛故事中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故事的想象丰富奇特、生动曲折,人物饱满鲜活,栩栩如生,通篇读下来酣畅淋漓,意犹未尽。

故事主要描写的是大唐高僧玄奘(唐僧)以及他的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一起去西天取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真经的周折经历。

大徒弟孙悟空,法名悟空,他金箍棒能打妖怪、会七十二变、会筋斗云、有火眼金睛,师徒四人中他最厉害,连天上的玉皇大帝都怕他三分,他本领高强,嫉恶如仇,敢于斗争,有胆识,是个大大的英雄!

猪八戒,法名悟能,原来是天蓬元帅,会三十六变,我们对他的印象就是吃、喝、睡这三种,还常常被孙悟空打!他好吃懒做,贪图安逸,但也能知错就改,悬崖勒马,并且对师傅忠心耿耿,是普通人的化身。

沙和尚,法名悟净,他十分听师父的话,也是最关心师父的人,一路上,就是他最辛苦了。沙僧性格沉静而不求回报,个性憨厚,任劳任怨,维系着取经队伍的和睦,服务着团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师徒四人为了共同的信念一路向西行走,历经重重磨难,但他们并没有放弃,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团结一心,最后成功取得了真经,修成正果。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明确目标,树立必胜的信心,并且要擅于取长补短;当我们遇到了困难时,千万不要放弃,一定要坚持到底,胜利就在眼前!

篇十:《西游记》读后感

高沐焜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它讲述了一个有惊无险的离奇故事:唐僧师徒四人为去西天取经,一路上跟妖魔鬼怪和险恶环境作斗争,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功得圆满,修成正果。

整本《西游记》带给我的感觉是积极向上、锲而不舍的,而这不就是我们成功的秘诀吗?取经之路不就是我们的人生之路吗?这一路上坎坷不平,跌倒了你就爬起来,这里没有过不去的坎儿,而妖魔鬼怪就是困难,失败了就再战,克服了就过去了,经历过了风,我们才能见到久违多时的彩虹。

清楚地记得有一回,我与父母一同登山观景,我兴奋极了,信誓旦旦说一定要爬上山顶,一览众山小。好不容易爬了一小时,我们离山顶已经很近了,可我因听一位游览完的游客说景色并不如想象中的美好秀丽,再加上长时间的运动让我汗流浃背,衣服黏黏的粘在身上很不舒服。望了望山顶,我干脆坐在了不远处的亭子里耍赖打起了退堂鼓,死活都不愿上去了。后来,在父母鼓励下,我鼓起了勇气,再次向山顶爬去,站在山顶,向远处眺望,却看到了别样的风景,我就像身处在人间仙境中一般……于是不由感叹:如果我轻易放弃了自己的目标,放弃了如此之美的人间仙境,那我就是一个懦夫!如果我们也能像书中师徒四人那样,执着的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相信未来的一天,我们也能够取得那传说中的真经!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啦……啦……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让我们永远心存理想,勇往直前,一路收获“雨过天晴”的迷人景色。

篇十一:《西游记》读后感

李云杲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浪漫主义章回体神魔小说。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在作者所处年代,朝庭腐败,吴承恩怀才不遇,但又不敢明目张胆地反对,于是借助唐朝唐僧西天取经的事,经过虚构、神化和艺术加工来揭露当时朝庭的黑暗,尤其是用人方面的腐败。你看,在师徒四人中,孙悟空本领最强,降妖最多,却总是受到唐僧的刁难和惩罚,而油腔滑调的猪八戒却常常得到师傅的重用,老实巴交的沙僧也只能一路挑担牵马。你再看,孙悟空所能降伏收拾的妖魔鬼怪都是没有后台的土生土长,如白骨精,犀牛怪,虎力大仙、羊力大仙、鹿力大仙。再看看有后台的妖魔,它们为非作歹,无恶不作,每当悟空他们要收拾它们时,他们的后台就来搭救他们,如狮子精是文殊菩萨的坐骑、老象精是普贤菩萨的坐骑、大鹏则是如来的亲戚等这些有后台的妖怪都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逃之夭夭,跟着它们的后台走了。这是多么的不公平啊!

唐僧师徒四人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了真经书,功德圆满,这就告诉我们要成功一件事情,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攻艰克难就一定能取得圆满成功,“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篇十二:读《西游记》有感

夏凡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它的作者叫吴承恩。这本书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各有特色的人物: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贪吃懒惰的猪八戒、老实的沙和尚、一心向佛的唐僧……其中,我最欣赏孙悟空。他敢作敢当、他的七十二般变化、他的忠诚、他一路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一路上,种种经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三打白骨精”。故事是这样的:唐僧带着三个徒弟跋山涉水,经过一处荒山野岭,孙悟空跳上云端瞭望,发现有桃子,就让师傅和师弟们歇着,自己去摘桃子去了。说来真巧,一直想吃唐僧肉让自己长生不老的白骨精刚好碰上唐僧,就变成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被不知情的猪八戒带给了唐僧。眼看师徒二人就要上当,幸好孙悟空用火眼金睛发现了白骨精。他刚要用金箍棒打,白骨精便化作一缕青烟逃走了。但白骨精没有放弃,又摇身一变,变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颤巍巍地走过来,喊着女儿女儿!不料又被孙悟空发现了。后来白骨精又变作老态龙钟的老爷爷,又露馅儿了。但孙悟空非但没有受到表扬,还被猪八戒倒打一耙子,于是被唐僧写下贬书,回到了花果山。

尽管唐僧对孙悟空念了紧箍咒,唐僧和猪八戒错怪了孙悟空,但是,在唐僧有难时,孙悟空还是不计前嫌地救了唐僧,。最后唐僧也知道了真相,师徒二人冰释前嫌,继续去西天取经。

通过这件事,我发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相同的事情:有一次,妈妈过生日,我想给妈妈个礼物,几乎把房间翻了个底朝天。妈妈回来,看到凌乱的房间,立刻对我发起火。听着妈妈的一声声责备,我很伤心。最后我哭着对妈妈说““因为,我想给妈妈个生日礼物!”妈妈听后,抱着我,愧疚地说道:“对不起,我不知情,妈妈错怪你了。你能原谅妈妈吗?”我破涕为笑,高兴地点点头“嗯!”

通过这件事,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不能被事情的表面所迷惑,要把事情弄清楚,再下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