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专区 > 精选 > 《资治通鉴》读后感作文(通用9篇)

《资治通鉴》读后感作文(通用9篇)

推荐人: 来源: 写作坊 阅读: 9.79K 次

篇一:《资治通鉴》读后感作文

《资治通鉴》读后感作文(通用9篇)

在卷六中有这样一段话:“世有无望之福,亦有无望之祸。今君处无望之世,事无望之主,安可以无无望之人乎!”这是朱英对春申君所说的话。“无望”就是没有想到却突然而至的意思。这里有五个“无望”:无望之福,无望之祸,无望之世,无望之主,无望之人。那这意思是会有意外降临的福,俗话说的天上掉馅饼;突然降临的祸,叫飞来横祸吧;变幻不定的世界,喜怒无常的君王,还有生命中突然遇到的小人或者贵人。

这句话的背景世这样的:春申君黄歇拼死护卫的楚国的那个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楚考烈王一直没有儿子。有个叫李园的人给春申君出主意,让春申君娶了他的妹妹,孕后送给楚考烈王,后生子被立为太子(就是后来的楚幽王),那春申君就可以权倾天下了。这时有个叫朱英的人告诉春申君李园用心险恶,要尽早提防,于是说了上面的含有“五无望”的话。只可惜春申君没有采纳他的建议,最终真的被李园豢养的死士杀了,而且“使吏尽捕春申君之家”。

战国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就这样死了,似乎有点冤。但是仔细想想,似乎也不冤,因为谁都无法准确预料以后将要发生的事。人之所以有足够的勇气往前走,就是因为前面有很多的“无望”吸引着自己,但是往往也有很多人都只是想“无望之福”,谁也不想“无望之祸”,也包括春申君。“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无论想还是不想,该来的究竟还是来了。

在战国那个动荡的时代了,这样的“无望”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胡亥在一转眼间从一个只知吃喝玩乐的傻小子成为了皇上,这是“无望之福”,可是没过多久,连想当平头百姓的愿望也没法实现了,“无望之福”瞬间变成了“无望之祸”。李斯因其一篇《谏逐客书》而获得重用,因扶立新帝有功成为宠臣,但是“无望之祸”也很快降临,因为赵高这个“无望之人”,因为秦二世这个“无望之主”,最终被腰斩于市。临死前他还很怀念自己在老家带着儿子打兔子的情景。如果李斯不是梦想着前面会有“无望之福”,老老实实在老家做他的仓库保管员,他又会是怎样的一种生活呢?这样的人还有吕不韦、嫪毐等等,因为他们都处在一个“无望之世”。

那到了现在呢?在太平盛世里会有这样的事吗?答案是肯定的。一夜暴富之后迅速毁了自己的生活的,快速成名后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困扰的大有人在。“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无论对人对事,不要心存侥幸和幻想,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或许会减少许多“无望之祸”,多一些“无望之福”。

篇二:《资治通鉴》读后感作文

在假期里,我读完了《资治通鉴》,它是围绕中国古代历史来写的。作者是宋代文臣司马光,整本书简洁明了,故事很吸引读者。

《资治通鉴》中,令我最敬佩的,那非诸葛亮莫属了。而“孔明智退司马懿”更是让我记忆犹新,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做天子。这天,诸葛亮分了一匹人去与搬运粮草,只留下几千军士在城中。突然,司马大军来到的消息惊动了所有人,大家惊恐万分,只有孔明面对十万大军压境,并没有惊慌,他不忘刘备的恩德,决定智退司马懿。他命军士扮作老百姓打开城门,并打扫街道,又与两小童焚香操琴。司马懿疑心太重,看到镇定自若的诸葛亮,不敢贸然进军,立刻率兵退了回去。诸葛亮能有如此胆识,真让我佩服。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令人敬佩,他不管主公是好是坏都忠心辅佐。像这样的大臣在历史中也没几个。对于他的忠诚,我们真的应该学习。不论对待朋友,还是家人都要以诚相待。

生活中,我们不仅要真诚对待他人,也要结交真诚对待自己的人。我在班上有一个好朋友,他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帮助我。有一次我的成绩惨遭滑铁卢。正当没有人过来帮助我时,他站了出来辅导我功课,帮我背诵,给我讲题,检查我的作业完成情况,不厌其烦,我都不好意思麻烦他了,他依然耐心地帮助我。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我取得成功。像这样的朋友,我遇到他真是幸运的。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因为受到朋友的帮助,我也学会帮助朋友。无论谁有困难,我都伸出援助之手,因为我经常帮助他们,所以我交到很多好朋友!诸葛亮的忠诚告诉我以诚待人,诸葛亮的胆识让我敬佩不已。我一定要多读书,多思考,成为诸葛亮这样的人。

我又明白了,看这本书,不仅要看故事,还有学做人,哈哈,这本书真是本好书。

篇三:《资治通鉴》读后感作文

《资治通鉴》是由司马光先生劝诫皇帝而著的政治奇书,书里面把宋朝以前的每个朝代的政治故事讲的一清二楚。从六国风云一直到五代十国之间的每一次政变、盛世、乱世都讲了出来。司马光用这套书告诉皇帝:只有推出让百姓都能自觉遵守的法令,天下才没有战乱,才能创下太平盛世;相反就会引起骚乱,群雄并起,战乱纷纷。

例如,战国时,晋国本是一个大国,就是因为当时晋王推行暴政,导致三家分晋。晋国分裂出了韩、赵、魏三国,一个堂堂大国,就这样被灭。所以说当国主政,必须体恤百姓,推行明法,这样才能使国家统一、富强。秦国这时出现了一个能人:公孙鞅。公孙鞅是卫国的贵族,又称卫鞅,他为秦国推行新法,秦国快速强大起来。秦王为了奖赏他,把商地封给他,他也被尊称为商鞅。商鞅就是利用变法,推行新政,使百姓富裕、国库充裕、军队强大,这样秦国才能灭六国。

后来的汉文、景两位皇帝,就是因为体恤百姓将士,让汉朝国库丰盈而开创了文景之治,为日后汉武帝北击匈奴打下了基础。而汉末三国时期,就是因为一些小人当国主政,致使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经过几十年三国鼎立,国家受战乱之苦,汉朝覆灭。之后的晋朝本是一个好王朝,可当时的皇帝封的王侯太多了,中央政府管理的地区少,诸侯管理的地区多,结果有了“八王之乱”。致使一个在战乱中屹立起来的王朝,很快就灭亡了。

这些前人的教训和经验,使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每一个人都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让我们的祖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只有这样才能守护好我们的家园。

篇四:《资治通鉴》读后感作文

今天看《资治通鉴》,看到史上著名的即墨之战,它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它是史上以弱胜强的典型战役之一。这场战役之所以能名传千古,就是因为知道这场战役的田单智谋超群。田单不仅有深远的谋略,还清楚地知道乐毅的计谋和燕军的弱点,在国破城围,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形势下,坚守孤城,麻痹燕军,并且利用敌人的弱点和矛盾,积极创造反攻条件,最终以“火牛阵”进行夜袭,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最终战胜了燕军。

站在我们今天的立场,我们无法评判这场战争的对错,因为乐毅虽然带兵攻城,但对齐民却是非常友好,并未对他们施行非人道的政策。但就田单来说,齐国是他们的国家,保卫国家免受侵害是每一个国人应尽的责任,所以他也没有错,有错的是各国统治者的野心,贪婪使得各国陷入战争中,各国百姓民不聊生,可我们又能如何呢?这是历史发展必经的一个过程,正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只希望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能在处理国际争端方面的问题上能尽量采取和平手段,国家的安定是很重要的,更何况现在各国利益都有一点的捆绑,若是贸然发动战争,涉及的将是全球的和平,心中怀善,和平治国,世界一家,任何问题都可以以和平的方式解决,战争太野蛮,太残酷,发动战争获得的利益远远大于它所带来的弊端,人的生命是脆弱的,用尸骨堆出来的胜利有什么值得欣喜的呢?

虽然说人类之间不可能完全没有战争,人类是踏着战争走向文明的,但是,我们或许也可以尝试着尽量减少战争的可能,尝试一下和平的世界,即使是踏着战争进入的文明,但我们却要让和平布满世界。

发动战争时,总会有人给这次战争做个评价,正义的,或是邪恶的,但是战争其实没有所谓的正义,万事都有两面性,所以无论是对内战争还是对外战争,付出的都是生命的代价,无论战争是胜利还是失败,都只剩下悲哀。我是一个和平主义者,希望世界没有战火,人的一生本就短暂,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享受还能呼吸新鲜空气的日子,让火药只为烟花而绚烂,战争太残酷,请三思!

篇五:《资治通鉴》读后感作文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北宋司马光所撰写的《资治通鉴》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其内容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囊括了十六朝,一千三百多年的浩如烟海的史事,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墨之战、四面楚歌、玄武门之变、甘露之变……一个个鲜活的历史故事,一个个或可敬,或可憎的人物,时时让我流连在历史之海中,不忍离去。

《资治通鉴》在史学史、文学史上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著名历史学家胡三省称它:“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这部巨作让世人通晓前世之大事,转过头来,又能与当今作比。在现代,它已成为人们书桌上离不开的经典。

《资治通鉴》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即墨之战了。即墨之战,田单以智取胜,用他的谋略与创意摆出了“火牛阵”,千年之后的人们依然拍案叫好。可以说,田单勇于创新,在关键时刻沉着应对的精神是大家都要学习的。

一部伟大的史书就像一条深沉舒缓的大河,人们可以临河照影,把它当做一面镜子,从其中撰取所需。纵览《资治通鉴》,让我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有了新的了解,新的认识。

篇六:《资治通鉴》读后感作文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长篇编年体史书,记载了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包括秦、汉、晋、隋、唐统一王朝和战国七雄等其他政权,共1362年的历史。

本书是《资治通鉴》的白话故事书,从韩赵魏三家分晋讲起,述说了历史的定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其中有历史名人,如物我两忘的庄子,我们可以感觉到他的自在,幽默的智慧;还有一些忠臣良将,如完璧归赵,维护国家尊严的蔺相如;以及为李唐江山立下丰功伟绩的郭子仪;也有奸臣叛将,如发动安史之乱给人们带来苦难的安禄山和随意废立皇帝的刘季述。各色人物在历史的大舞台上纷纷登场,演绎了一出出或悲或喜的剧情,留给我们深切的思考。

以史为镜,可观过去,观未来,观自己,观社会。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多读史书,这不仅关系着我们自身的思想与才能的发展,更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兴衰。

篇七:《资治通鉴》读后感作文

在众多的文学名著中,汇聚成的璀璨星河,总会有一颗颗闪光点脱颖而出,成为一座座里程碑。例如古代司马迁在狱中所著名扬天下的《史记》,近现代文学家高尔基先生悲欢离合的《童年》,以及北宋时期的司马光所创作的《资治通鉴》家喻户晓。

《资治通鉴》是一本奇书,它与《史记》合称“史学双璧”,可见它的伟大之处。这本书许多的语言振奋人心,让你看完一篇还想再看一遍的感觉,我在看这本时就是有这样的体会。

这本书堪称时间的长河,作者将各个时代的故事融入其中,如: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让我们懂得了以少胜多的道理,我们在为人处世时一定要听从他人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离成功越来越近;汉代的鸿门宴刘邦脱险,作者通过对鸿门宴全过程的描写,生动刻画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自矜攻伐而有“妇人之仁”。而刘邦却恰恰相反,他善于利用对方的性格弱点,成就了国家大事。每篇故事都有自己的含义与思想,这些汇聚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资治通鉴》。

看完整本书之后,我的脑海仍然浮现出书中的画面,令人流连忘返。在我看来,它不仅是一本奇幻的书,还是一位知识渊博、见多识广的“传奇人物”。每次在阅读时,我仿佛就像在拜访一位老师,他带着我们驾驶时光机穿越回古代,一边去探险一边去了解这篇故事的主题思想。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真是美妙绝伦啊!

所谓“资治通鉴”,就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意思是说借鉴以往的故事,对治理统治国家有帮助。《资治通鉴》这本书以它那独特的语言吸引着我,告诉了我一些道理,虽然这些道理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还是比较深奥的,但是我也从中了解到了许多历史故事,搞笑的,悲伤的,规模宏大的等等。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它就是我的朋友,一位奇怪但又知识渊博的朋友,我喜欢我的这位新朋友!我希望你们也能喜欢它。

篇八:《资治通鉴》读后感作文

在一次周末,我爸爸下班回家后给我买了一些我喜欢的好书来读,《资治通鉴故事》,这本书是根据我国古代有名的《资治通鉴》改编而成。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编年史,作者是我们熟悉的“司马光砸缸”故事里的主人公司马光,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编成这本书一共花费了十九年的时间。这本书记录了上起东周下至五代,一共一千三百六十十二的史事,主要内容是政治和军事,还有经济、文化方面。它通过记录一些明君贤臣的事迹,简单又生动地告诉人们:清廉,正直,刚强,宽厚,忠诚,信义,执着,道德等,这些古人所具有的品质。这些品质,在今天仍然可贵,是我们人生路上所不可缺少的。

在这本书中主要提出了道德。比如吴起是战国初期的有名将领之一,他为了得到鲁国国君的信任心一横把自己的妻子给杀了,虽然得到了重用但却因为人品太差被鲁国国君给怀疑。最后,他又去了几个国家。虽然他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强大,但却变成了臭苍蝇,处处被人讨厌,处处被人排挤。一辈子被人陷害,但却没有人同情,反而遭天下人唾弃。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人品太差了。司马光说过: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中国传统价值观是要求一个人德才兼备,而德放在前面可见品德和道德的重要性。

我真心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希望你们和我一样能从中学到许多的知识和道理。

篇九:《资治通鉴》读后感作文

最近,妈妈给我买了一册厚书,书名叫《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作家司马光历时十九年撰写的一本政治、历史、文化、军事于一体的编年体形式的巨著。“资治通鉴”标题的含义就是“鉴于古时发生的事情的教训,以加强现在的统治与管理。”虽然成书时间距离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可是里面的道理仍然可以沿用至今。

这本书第一卷开篇就写出了能成就大事的关键。其中有一句话讲出了道理:“夫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于著。圣人之虑远,故能谨其微而治之;众人之识近,故必待其著而救之。治其微,则用力寡而功多;救其著,则竭力而不能及也。《易》曰:‘履霜,坚冰至。’《书》曰:‘一日二日万幾’,谓此类也。”意思就是“没有哪件事情不是由一些细微的事引发的,能成大业的人目光长远,能利用一些细微的变化来预测事情,从而预防它;而普通人的目光短浅,等到事情已经发生了,再去补救它。如果在刚有征兆时就扑灭它,就可以事半功倍;而等到事情已经发生了再来补救,往往竭尽全力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最近除了抗疫之外还有件大事,那就是抗洪救灾。但是战士们不会总是在大坝前加固堤坝,而是在大坝的后方寻找出水孔。因为有句古话说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可能普通人认为一个小小的小孔,不会有事的。但当洪水到来时,这个小小的小孔可能会越冲越大,最后导致整个大坝被冲毁。就需要更多的财力和物力来修好大坝。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是这样的。有一次,我在写作文时,把“必”字少写了一“丿”,爷爷却很严肃地对待这个问题。我说:“不过就是少写了一‘丿’吗?为什么要这么认真呢?”爷爷说:“如果你的‘必’字写错了,那么有这个偏旁的字你都会写错。你看,这个‘密’字也写错了。所以,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小错误,不能等到错误变大了再来改正。”

《资治通鉴》里还有很多道理,希望同学们细细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