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专区 > 精选 > 眼见未必为实作文(通用4篇)

眼见未必为实作文(通用4篇)

推荐人: 来源: 写作坊 阅读: 1.1W 次

篇一:眼见未必为实作文

眼见未必为实作文(通用4篇)

人们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眼见未必为实。有时你只看到事物的表面,其内在实质你却并未看到,一叶障目便会不见泰山。

人们总是以眼睛所看到的事物为真相,以这样的“真相”去判断,发表言论。人们很少去刨根问底,发现事物的本质,太过于果敢,忽略了内外因素,忽略了眼睛所见事物的真伪,所以眼见不一定为实。

还记得老师给我们讲的颜回与孔子的故事吗?颜回准备了一碗米饭,本来是祭祀所用,但米饭沾上了灰尘,颜回就把它吃掉了。但孔子恰巧只看见颜回吃米饭的那一幕,就以为他在偷吃,结果误会了他。大圣人有时也会考虑不全面误会弟子,何况我们平常人呢?

现在,在一些社交平台上,有的人总会传播一些谣言,而不少网民们轻易相信这些虚假信息,以为在社交平台上所看到的就是真相,从而导致不良舆论产生了恶果。再如,我们身边有的“朋友”“邻居”,看似乐于助人,心地善良,可人心难测,谁又能肯定的说,我们看到的就是他们的真面目呢?对你嘘寒问暖无比关心的背后,谁能完全排除他不是一个口蜜腹剑的笑面虎?我们都知道,自然界中的动物可能为了食物而互相残杀,可能上一秒还是风平浪静,下一秒就是惊涛骇浪。古往今来,眼见未必为实的例子枚不胜举,人们常会被一些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让我们看到的虚假一面掩盖了真相和本质。

所以,眼见未必为实,记住这些,就需要我们层层推理,细细研揪,层层深入,分析真伪,辨清真相,才能变得明智!

篇二:眼见未必为实作文

走在路上,我看到了一个宣传员正在发宣传单,我接过宣传单一看,发现又是那家小超市的宣传单,我气不打一处来,双手将这张宣传单揉成一个纸团,狠狠地扔进了垃圾桶里。

这是一家小超市发的宣传单,上面印着鲜美的苹果,有水灵灵的葡萄,黄澄澄的柚子,如红宝石般的石榴籽……让人一看就垂涎三尺,可自从有了上次的经历后,我便再也不去那家超市了。

记得那是一个周末,那时,我正在外面和小伙伴们玩游戏,突然,我看到地上有一张比A4纸小一些的纸,花花绿绿的,我好奇心起来了,捡来一看,发现那是一张小超市的宣传单,上面印着许多精美的水果,看上去又新鲜又便宜。这么好的水果,我可得买一些尝尝啊!机不可失!这家小超市就在我们小区门口,于是,我决定去看看。

走进这家小超市,我立刻向果蔬区走去,一眼就看见了几盒石榴籽。我凑近一看,里面的石榴籽已经有些发白,并且有些干瘪,显然已经放置了很久,失去了水分,和宣传单上那些丰润饱满、如瑰丽的红宝石般的鲜美石榴籽大不相同,超市里的石榴籽就像打了败仗的士兵,一个个有气无力地躺在盒子里。

石榴旁边挨着的是十几个堆在一起的柚子,这些柚子虽然体形很大,但是外皮枯黄,一看就营养不良。看看旁边果拼里的红心柚子果肉,那些果肉已经失去了鲜艳的光泽,和宣传单上的图片截然不同,画上的果肉如同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小伙子,眼前的果肉就是两鬓斑白皱纹重重的老年人。

我转头望去,发现那儿有一堆苹果,仔细一看,那些苹果的外皮皱皱巴巴的,就像老人脸上的皱纹。有些苹果已经变软,腐烂,和那图片上如同打了蜡似的苹果有着天壤之别,宣传单上是精致美观的工艺品,超市这里却是又老又旧的、刚出土的、破损了的古董,两者相比,真是有着天差地别呀!

看来,有些宣传单上的图片也不一定是真的,只有亲自观察才能找到真相。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类似的事,眼见未必为实,只有多实践,多考察,多思考,才不会被事物外表迷惑,才能看清事物的真相。

篇三:眼见未必为实作文

在特定的情境中,没有一种做法是完全错误或是完全正确的。我们所能做的唯有尽量完善方案,追求更小的失误。

俗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句至理名言自诞生之初便被无数“过来人”虔诚地捧起,一个接一个,传至未来一代的手中。

而今,已迈入人生的第十八个年轮,接受了些许其余平行世界理论的洗礼,不禁开始怀疑那句曾屹立于神坛之上的言语的真实适用性。我们耳听的一定是假的,眼见的一定就为真吗?

事实并非如此,或者说,并非所有事实均如此。

最简单的便是色盲症患者。他们所见的,并不是被大多数人公认的“真实”的颜色,他们世界里的色彩不过是他们的眼睛开的个“玩笑”。

再比如曾经著名的视觉测试,明明是两根相同长度的线段,却因端点处所带箭头方向相反,便给人造成一根长一根短的视觉错乱。或许这次测试的目的便是要用科学的方式委婉地告诉人们,眼见的未必都是真的。眼睛未必有我们所期待的那般可靠。

中国书画,繁多浩渺,其中一幅被挑出来,告诫观者切勿以半画而定全篇。画的左侧是一位成年男子,双手伸向前,而头却望向后方。给人的第一感觉便是他正行偷盗之事,令人不齿,但画面展开,右侧却是一位摔倒的老妇,神情痛苦似在呻吟。观此全画,才知男子是去扶起老妇,心有不忍,绝非最初猜测中行偷盗之事。或许作家最初作此画时未曾料想后人会有如此误解,但此画也确实证明“认偏概全”的错误性。

如今,正有大批“追剧族”“小说党”在跌宕的情节浪潮中沉浮摇摆。拥有“上帝视觉”的观者会因主人公的误解而遗憾惋惜,大喊着“你看到的是假的”“不要相信你的眼睛”甚至恨不能冲进剧中“一语点醒梦中人”。而仅拥有“有限视角”的观者亦如主人公一般身陷迷局,谁能料到如此冷酷的斯内普教授会因一双酷似莉莉的眼睛而百般委婉曲折地保护哈利呢?若非最后进入斯内普教授的记忆,哈利或许将永远怨恨在他眼中冷酷无情,忘恩负义的食死徒。若非奇洛教授亲口承认,赫敏可能永远认为施咒的斯内普是试图加害哈利的凶手。

如此看来,连眼睛这扇心灵的窗户都开始变得有些不可靠了,那不禁会问,我们要底该相信什么?“万金油”式的回答便是“听从自已内心的声音”。但是,我们的心又不曾知道世间所有事情的真相,它所做出的判断也未必就是正确的选项。大多时候,我们的判断是主观而感性的,而并非公正的客观及理性。毕竟人只是人,而非能俯瞰全局的裁决者。

或许也正是因为选择了那项当下最符合自己利益的正确选项,才使得人不断向前走。人不是先知,不能预料事情最终的走向,也无从知晓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更不能在事情发生后,借来邓布利多的时间转换器重回过去,重塑未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几乎我们所有判断与选择的依据,都是来自耳中所听,眼中所见。亲身经历或是调查访问,在特定的情境中,没有一种做法是完全错误或是完全正确的。我们所能做的唯有尽量完善方案,追求更小的失误。

篇四:眼见未必为实作文

你眼所看到的一切一定是真实的吗?未必。要知道,一叶障目便会不见泰山。

人们总是习惯了用自己的双眼去评判事情的好坏,殊不知你所看到的“真相”或许只是表面,真正的答案藏在深处,需要透过表面看本质,所以,眼见未必为实。

“所信者目也,而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这是圣人孔子的感慨。孔子的弟子颜回为祭祀祖先准备了一些米饭,因为米饭粘上了灰尘,扔掉可惜,所以就吃掉了。孔子误以为他偷吃,可事实并非如此。

又如朝堂之上,一国之君,不仅仅要用眼睛看人,还要用心,否则焉知谁忠谁奸?一张笑脸背后可能藏着一颗阴险的心;一句忠诚的话背后可能暗藏着一场巨大的阴谋。身处帝位,高处不胜寒,甚至连身边最亲近的人都有可能难以揣测。

就连在大自然中,这样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一场花开未必代表着春天的繁盛;一场绒雪也未必代表着冬天的侵袭;沙漠里海市楼的壮阔奇观也仅是一种令人赞叹的自然现象;看似风平浪静的大海,也许正酝酿着一场惊涛骇浪的巨变……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它会想尽办法来迷惑我们的眼睛。所以,眼见不一定为实,我们要在内心深处进行分析和思考,抽丝剥茧,层层深入,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