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专区 > 精选 > 关于苏轼的作文(推荐11篇)

关于苏轼的作文(推荐11篇)

推荐人: 来源: 写作坊 阅读: 1.77W 次

篇一:关于苏轼的作文

关于苏轼的作文(推荐11篇)

大家好,我是姚梓龙,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天之骄子—苏东坡。

在我们仰望庐山时,会禁不住感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在我们经历大起大落后,会禁不住悲伤:“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当我们面对波涛汹涌的江水,会发自内心的吟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当我们无意间吟诵时却没想到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他就是北宋大诗人—苏轼。苏轼,1036年到1101年,职位有政治家、诗人、词人,各种官,不下十种。苏轼当这么多官的原因也很简单,他当年经历了太多,比如在三年之间从三品大官滑到了七品小芝麻官(虚职),一生大起大落,但他从来没被生活击垮,而且他可以乐观的面对悲催的生活,如果这世界上有仙人,那他就是。

在苏轼小时候,家教很严,父亲负责哲学教育,母亲负责思想教育,苏轼苏辙俩才能金榜题名。可能有人要问,为什么苏轼和苏辙的一生不一样呢,我认为因一个叫“轼”,一个叫“辙”,“轼”的意思是车把手,而“辙”的意思是车轮压出的车痕,一个重要,一个不重要,所以一个一生平平常常,一个一生大起大落。

苏轼为什么被一贬再贬?我觉得因为他多直言,在朝廷里,直言不是好事,会引起大祸的,而苏轼就引起了大祸。在朝廷,皇上从来都不喜欢听真话,只喜欢听好话,苏轼一直纠正皇上错误,皇上就讨厌他了,再加上小人谗言,苏轼就被贬到了黄州。几年后,皇帝驾崩,小皇帝上朝,高太后垂帘听政,把旧党人物全召了回来,苏轼得以回到朝廷,他的内心已经不是那个干劲十足的小伙子了,是一个为百姓找想的中年人,苏轼意识到,新党人物提出的一些观点也对,于是他一半接受新党的政治方式,也一半接受旧党的政治方式,于是他受到了新、旧党的联合攻击,他提出自己当常州市长,远离朝廷的攻击,朝廷同意了,可是当宋哲宗即位后,他还是被贬到了比黄州更远的海南。

晚年多病的苏轼,精神已经超出了常人,他一生都想隐居在山林里,可是命运不容许,在临终前,他都只能被命运掌握,不能掌握命运,可惜可惜啊!一代天选之人,就这样逝世而去了,虽然苏轼已经逝世,但他的潇洒精神永远常在。

篇二:关于苏轼的作文

走进《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我记住了你。记住了你的才,记住了你的闲,记住了你的情,记住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那片皎洁的月光。从此,我的世界丰盈而美好。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老师领着同学们满含深情地读着。

读着读着,我眼前浮现出一幅月光洒满庭院,如水般洁白;竹柏的影子,映入地上,如水藻、如荇菜纵横交错;空明澄澈、树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图画。这么美的画面!这么空灵的境界!这么清新脱俗的意境!我遍找文章,不见一个月字,不见一个风字,却处处有月光,处处有微风。这样巧用比喻写景,这样动静结合,这样凝练的语言!除了你,苏轼,还有谁?你的才华永远被我记住。“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老师领着同学们仍满含深情地读着。

月夜常有,竹柏投影也是寻常景物,为何此次夜游令人影响深刻?只因为苏轼与张怀民是两个闲人在欣赏啊。何为闲?闲,是清闲,是心无挂碍,是不问红尘俗世的闲。原来,因为乌台诗案,苏轼被贬官至黄州,不在其位,似乎可以不谋其政,倒也落个清闲。可以信步闲游在承天寺内,信步闲游在那片永恒的月光中,沉浸在美景中的欢畅。原来,闲还是一份雅趣,一份情致。苏轼,我记住了你与众不同的闲,那个忘情天地大美中的闲。

一次普通的夜游,苏轼,你带着满身的伤痛而来,照样笑看大自然的清风明月,笑谈人世间的赏心乐事。这份乐观豁达,几人能及?也读过你的“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读过你的“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知道,豁达乐观是你生命的底色。不管政治遭遇怎样的挫折,不管所爱的人离开,不管你所思之人在遥远的天边,你都会大声吟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你都会大声吟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份乐观豁达的情怀,让我永远铭记。

苏轼,记住了你的才,你的闲,你的情,我就会有更多的雅情雅趣,就会更豁达,会催我时时奋发!

篇三:关于苏轼的作文

评委老师好,我是五年级二班的卢嘉炜。

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一位努力的天才—我眼中的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你相信这是同一个诗人写的吗?时而豪放,时而婉约。

这,就是多重身份的苏东坡写的。

苏轼的文章虽然名闻天下,但他的一生却起起落落。他曾广受赞誉,也曾遭受他人的迫害,但始终不会改他乐观的本性。他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天才的多面性、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苏轼是一个道德家、是一个善于交际的人、是散文作家、是画家、是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佛教徒和诗人等。

苏轼是一个努力的人。

他是个天才,但他付出了足够多让他成为唐宋八大家的努力。苏东坡十一岁时进入了中等学校(相当于现在的初中),每天都要给老师背书,而且一背,就是一整本。当时一整本书都没有任何标点,学生必须读懂意思,才能知道停顿,并且给予标点。一整本书,怎么能够背下来呢?我们要是背一篇课文,都得唉声叹气,何况一本书。苏轼那时有一个方法,把整本书抄下来。整本书一抄下来,意思基本就懂了,还可以练书法,真是一举两得。他抄一本书会抄三遍:他第一次抄时先用三个字作为一章的标题;第二次抄时用两个字作为一章的标题;第三次抄时会用一个字来概括。有一次,他的好友朱仪去找苏轼,他当时正在抄《汉书》,白白让朱仪等了一个时辰。等朱仪出来时,他拱手道歉,说自己在抄《汉书》。朱仪很疑惑,说苏轼已有了开卷一览就过目不忘的记忆力,为什么会抄呢?苏轼就献出了这个方法。

苏轼也是一个乐观的人。

他身居高位,后被一贬再贬,却依然很乐观。当时的猪肉十分便宜,他就自己将猪肉改造了一下,变成有名的“东坡肉”。他的朋友向他推荐了一个酿酒的方法,他就真的尝试了,发现酿出来的酒很难喝,是个泻药。但是,苏轼又称它是“东坡蜜酒”。可见他在艰苦的环境中有多么乐观。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虽然在已不在人世,但是,他的努力和乐观,我们永远看在眼中,永远不会忘记。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评委老师。

篇四:关于苏轼的作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各位评委好,我是五(2)班的朱哲予,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永恒不灭的璀璨之星——苏轼。

800年前,一位40岁的大文学家在黄州赤壁,看到那浩浩荡荡的江水和直入云霄的石壁,想到自己的遭遇,不禁发出人生的感慨,写下了这首诗。这位文学家就是苏轼,又名苏东坡。

苏轼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

他二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在制举考试取得“第三等”的极高成绩;苏轼一生留下了八千余篇的作品,其中有许多为千古绝作;苏轼去世后,被列入了“唐宋八大家”,和黄庭坚齐名;与辛弃疾被并称为“苏辛”。苏轼也是一个好老师,他的弟子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杯等被称为“苏门四学士”,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苏轼是一个有政治才干的人。

苏轼对国家有重大的贡献。他在杭州执政的时候,拯救了杭州西湖。没有苏轼,我们现在看到的那美丽的西湖可能早就不存在了。他帮助过贫困的老百姓抗洪、除蝗虫,是人民眼中的“好官”。除了在地方上做出政绩,苏轼也很关心国家大事,对“王安石变法”提出了许多意见,用文章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苏轼又是一个苦中作乐的人。

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苏轼三次被贬,一次贬到黄州,二次贬到惠州,三次贬到海南。但是不管生活条件多么的艰苦,苏轼还是快乐的面对生活。在黄州的时候,有一次苏轼和朋友去买地,路途中下起了,大家都觉得很狼狈,但是苏轼却不在乎,当时他写下了一首著名的《定风波》,最后一句是“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想借此表达:人生中的坎坷很多,要看淡它们。在黄州,苏轼虽然是一个犯官,但是,他并不因此而拘束。他和那里的人们开玩笑,一起谈天论地。他在那里还创造了一些著名美食,比如“东坡肉”、“东坡饼”等。

苏轼还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人。

苏轼一生面对了宋朝的一个巨大的政治漩涡——王安石变法。支持变法的主要人物是王安石,反对派的主要人物是司马光。苏轼既觉得变法过于猛烈,又觉得对人民有帮助,因此,他对变法的态度属于“中间派”,这让他受到两面夹击。当变法派雄起的时候,朝廷把苏轼一贬再贬。当反对派雄起时,苏轼的日子也好不到哪去,有小人去到皇帝面前诬陷苏轼。一来两去,朝廷很多人对苏轼有意见。苏轼也不会去讨好皇帝,相反,他口无遮拦,一直给皇帝提建议,还写了一些讽刺朝廷的诗,这让皇帝也不喜欢苏轼。

经过了几百年的岁月,苏轼这个名字始终印在我们心中。他一生大起大落,是历史上最耀眼的璀璨之星——苏轼。

篇五:关于苏轼的作文

说到宋词,我的脑海中浮现出的便是苏轼。苏轼的一生乐观向上,为后人所怀念。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代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的领袖,在诗、词、敬文、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苏轼的文、诗、词,堪称宋代最高文学成就。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情景融合,引人入胜。

提到苏轼,谁还不会背上一两句。洒脱豪放的“大江东去,浪淘尽”,“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优美,“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悲痛,还有那流传千古的水调歌头……从苏轼的笔端,我们能看到人之情感。

苏东坡能有如此之高的艺术成就,与他那乐观的性格有关。苏东坡在被贬后,依旧积极乐观,不怨天尤人,治理当地,好不快活。闻名古今的东坡肉便是苏轼在被贬黄州后制作的,他在其他地方也留下了美食。他的一生曲折,几经贬降,但他是个秉性难改的乐观派,始终乐观向上。

苏东坡过得快乐,无所畏惧,像阵微风度过了一生,放任不羁。

李志敏评价苏轼是全才的艺术巨匠。他不同于其他诗人,他有着多重身份。他能书会画,似乎无所不能,他刚正不阿,他是令人仰慕的高士。

回望历史,我愈发地喜欢苏轼,像苏东坡这样的人,是世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

篇六:关于苏轼的作文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这从上千年前的北宋传出来的低吟,时常飘至我的耳边。苏轼的故事,在中国想必家喻户晓,但有几个人能体会他真实的处境?

他是一个难得的全才,诗人、词人、画家、书法家,集众多艺术才能于一身。他少年成名,早早就进士及第。就在他踌躇满志准备干一番事业的时候,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王安石变法,席卷而来。性格耿直的苏轼,从他的认知角度,直斥变法的部分谬误之处,当时变法派权力正炽,苏轼遭受排挤,被贬杭州。但他并没有消沉,他以其特有的豁达精神与乐观态度,为杭州干了几件大事。

相传西湖那时堆积了许多水草和淤泥,以至偌大的一个西湖,变成一潭死水。苏轼一上任,即组织百姓修整西湖。他清除堆积的淤泥、水草,同时疏通西湖水道,用清理出来的泥修筑成了苏堤。西湖恢复了往日的清澈,真是一件福报事。

一日,苏轼收到了来自百姓们的贺礼——一头猪。再三推辞后,苏轼感于百姓的诚意,终于收下了这片心意。但他马上命令厨师将猪切成三块肉放在一个大盘子里,加酱油冰糖,开始用小火慢炖。到了晚饭时间,苏轼派人将肉送给老百姓们一起吃,这就是东坡肉的由来。直到今天,杭州人们仍在享受着这一馈赠。今天杭州本地人开的餐馆,东坡肉必定是一道特色菜。

人生兜兜转转,他在密州、湖州等地方又先后任职。人们常说暴风雨前,会有一阵可怕的寂静。的确就在苏轼享受难得的静谧生活的同时,一道乌云也向他飘来。苏轼的朋友竟向朝廷报告他写反诗。这当然是假的,虽对朝廷变法不满,但他的出发点是希望国泰民安,又何来反动呢?

该来的还是来了,他被处以“谋反”罪名逮捕入狱,被判死刑。这位旷世难得的全才,眼看就这样要陨落了吗?这时,弟弟苏辙先站了出来,说要替哥哥去死。号称以孝治天下的封建王朝,毕竟还不至于如此绝情,朝廷一时左右为难。最终还是苏轼的政敌王安石,不错,就是那个苏轼所反对的变法主张者,替苏轼说了话,他这才死里逃生。至此,苏轼走出了他人生中的至暗时刻——乌台诗案。

接着就是被贬到了黄州,此时的苏轼相当是流放,但在这里他并没有放下生活的希望。因为生活比较困窘,他亲自在山的东坡种地,并自号东坡居士。虽说如此境遇,但他仍然写出《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一千古名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样的句子,只要想想就让人振奋。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尽管前途渺茫,苏轼仍希望有朝一日重返权力中枢,只是,他的梦想,却越来越远,他开始了人生最后一次贬谪,这一次他去了天涯海角:儋州。

据说,在当时,只要哪位官员听说自己要去海南当官,往往会把亲朋好友叫上,举办一场告别宴会。因为去海南任职,无异于终生流放,很有可能就有去无回。

然而,苏轼之所以为苏轼,就在于他的乐观与积极,他在海南如同在内地一样,一如即往地教化乡民,为当地带去内地作物种子,努力提高土著的生活水平。治政之余,他仍有好心情来品尝当地的水果。

暮年时分,他接到了回京的诏令,就在星夜兼程回京路上,却在常州一病不起,“羽化而登仙”,一代天才自此殒落。

苏轼的一生大多是在贬官中度过,但是,他从不错失眼前的美景,笑着去面对,他把人生的痛苦深埋,只表现对生活的热爱。让一切磨难消弥在对国家与人民的责任中。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一生秉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一生漂泊,即使仅只带着一蓑烟雨,仍然淡然。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是苏轼的境界,又何尝不是芸芸众生的追求呢!

篇七:关于苏轼的作文

既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你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就有着惊人的天赋,在你二十四岁之时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你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在你踏入仕途多年之后,由于政治主张和新派不同,你作诗讽刺新法,新党网织“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把你逮捕入狱。这就是史称的“乌台诗案”。你被贬黄州之后没多久,又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你年幼的儿子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你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你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你是如此地豁达乐观,即使历尽沧桑,仍然对生活充满希望。后来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外放颍州。不幸的是新党再度执政,曾讽刺新党的你成了众矢之的,被贬惠州,接着又被贬到儋州,在宋朝,放逐儋州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但你也没有向新党低头,而是仰天长叹: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多年的贬谪没有让你就此沉沦。“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你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你有着有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我最爱的诗之一。诗中,你不与世人一般浅陋庸俗,你不畏惧风雨的吹打,你不被官场仕途的黑暗和坎坷击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无论如何,走到今天你都已经不再纠结过去,曾经的事,都已经成为了历史。

篇八:关于苏轼的作文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这本书是关于宋代文坛领袖苏轼的《苏东坡传》。

苏轼的一生大概分为在朝—做官—被贬,大宋第一“惨”,苏轼20岁的时候参加科举,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以为苏轼写的文章是他弟子曾巩写的,为了避嫌,只好大义灭亲给了个第二名,但没想到那是眉山苏轼的,第二就第二,好歹成为科举第二名,可是这一年她妈没了,他得回家守孝三年。

第二次科举获得第一名,得到宋英宗的赏识,结果他爸又没了,他只好又回家守孝去了,接着赏识他的宋英宗驾崩了,接着宋神宗即位,老王(王安石)变法开始,苏轼当官跟王安石不和,跟他吵了一顿认为他的变法太急躁了,被流放到杭州,苏轼在杭州为老百姓们做出了好多贡献,接着新党看他不爽,给他搞了一个乌台诗案,差点把他的脑袋都不保了,还好宋朝有一个不杀士大夫的国策,再加上好多苏轼的好友向皇上请奏,希望皇上不杀苏轼,于是苏轼又活了下来。

但是呢,苏轼又被贬到了黄州,他在黄州开垦了一块地,叫东坡,并且还当了回美食家,发明了东坡肉,小日子不要太好哦,接着还去当地著名的赤壁山,写出了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赤壁赋》还有《后赤壁赋》,足够我们背上一阵子。

可是后来宋神宗又给了他重出江湖的机会,坐了回火箭,官位飞速上升,成为了翰林学士,可是新党还是看他不爽,又把他给贬到杭州去了,接着他又去当了回工程师,把西湖给治理了一番,又修建了苏堤,真可谓优秀啊!

后来又被贬英州,惠州,最后到谵州,每到一处,总能发现美食,比如岭南的荔枝非常好吃,为此还写了一首诗,一天吃荔枝三百颗……此时我只想说苏轼真牛!

在我从他一路被贬,但是他靠着自己的坚强不屈,坦坦荡荡,为人正义,苦中寻乐,上能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的人生态度,和一心向佛的虔诚,淡泊名利,但是却一心为国着想,最终成为一代文坛领袖,名垂千史,世人皆夸他是伟人!

篇九:关于苏轼的作文

苏轼,号东坡居士,所以得名苏东坡,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是北宋豪放派代表词人。

苏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和辛弃疾合称苏辛,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还有: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为了方便记忆,牛牛写了一句话来概括,见2·2)。只有曾巩和柳宗元是唐朝的,其余都是宋朝的。苏洵是他的父亲,苏辙是他的弟弟。唐宋八大家里只有八个人,他们一家就占三个人,这个家族真厉害!

如果你很喜欢李白的话,一定好奇唐宋八大家里竟然没有李白,是不是觉得很奇怪呀?而且李白也是唐朝的呀。别着急,我来给你解释一下。唐宋八大家并不是写文章写的很好,就能进去的,这八个人提倡了“古文运动”,所以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以前唐朝宋朝的语言有点和现在不太一样,比如他写了八个字,而且这几个字你估计只能认识一个,能认识两个就很神了,结果最后表达的意思就是我睡不着。你看明明可以四个字表达清楚的,偏要用八个字。于是遭到了苏轼等八个人的反对。李白没有参与古文运动,所以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了。

苏轼经过苏洵的严格教管,在进京科举的时候考中了科举考试百年第一。当官之后,他反对变法,请求外任,为通判到杭州,写下了《饮湖上初晴后雨》,后来又被贬到密州,又被人从诗词中抠出来了几个好像说皇帝不好的字,被皇帝关了起来,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篇十:关于苏轼的作文

沙湖道上的一蓑烟雨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题记

远方文学的课堂上,老师给我们讲了宋朝伟大的词人——苏东坡。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当讲到《定风波》时,我不禁的望向窗外,那淅淅沥沥的雨,把我思绪牵回到了千百年前。

同行的人已经被雨淋得狼狈不堪,而只见他在雨中“吟啸徐行”,他在这雨中高呼着“谁怕?”但是,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而一贬再贬的他真的不怕吗?刚刚经历了“乌台诗案”的他真的不怕吗?料峭的春风吹拂着他,他感到了微微的冷意,他言“一蓑烟雨任平生”。他似乎看淡了一切。仕途的不顺早已过去,豪放的他听着穿林打叶的雨声,望着“山头斜照却相迎”,回望走过的路,他感慨“也无风雨也无晴”。

听了这首词,豪放雄壮的东坡形象是那么的豁达睿智,这首词太“苏轼”了!

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面对“风雨”,他们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刘禹锡一生颠沛流离,历经磨难,然而他看到的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希望与明朗;面对仕途上的不顺,做官路上的挫折,李白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言壮语。

苏轼是平凡路上的不平凡,是诗词文化中不朽的风流人物,是后人仰望的精神上的星辰大海,他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乐观豪放,但他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悲伤感叹。

人生路上到处充满荆棘,面对风雨,我们又何尝不能像大词人苏轼那样发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呐喊,披一袭蓑衣,任尔风吹雨打!

篇十一:关于苏轼的作文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东坡是文化全才,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珠穆朗玛!

在他这些千古流传的作品后面,其实是有黑暗的,这种“黑暗”在我现在看来是无理取闹、断章取义的。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促进了他的发展。这让我联想到了一部2000年上映的美国电影——《黑暗中的舞者》,莎玛在逆境中依然顽强生活,在承受眼疾的折磨下,挣钱给儿子治病,可惜最后因为冤案而判刑。书东坡又何尝不是在逆风飞翔。著名的“乌台诗案”使书东坡背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也是他一生中最低落的谷底。这场冤案就是御史台的御史们,用以污蔑书东坡的由头,从他的文章中寻章摘句,然后说他诽谤朝政,诋毁先贤。导致了书东坡从中央权利中心旁落到一个没有实权的官职。书东坡和莎玛都深深的表明了:在逆境中,我们依旧可以选择内心的自由。书东坡的阔达乐观,随遇而安的精神是让我佩服不以的。这让那些黑暗成为他的背景色,让他的光芒更加耀眼;让那些小人的流言蜚语变成他舞蹈的背景音乐,为他的创作跳出了一支愈加独特的舞蹈。

他没有因为贬谪而堕落颓废,反而是一种洒脱的逍遥。和农人一起种田收割,和老妇一起酿酒,和厨子一起探究美味。“君子远包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以及《定风波》、《江城子》、《水调歌头》……这些作品都有倾注他的旷达情怀,让人品味起来余韵长久。

他的一些诗词也鼓励了不少人,“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这不仅是一个黑暗中中的舞者,而且是能带给观众积极影响的表演者。

他,一个舞台,一块黑色幕布,足以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