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专区 > 竞赛 > [超新星中学组]《乡土中国》书评1500字作文

[超新星中学组]《乡土中国》书评1500字作文

推荐人: 来源: 写作坊 阅读: 6.58K 次

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可以说是在一个时代变化的转折点比较客观的写出了中国社会的特性。很细致又很独到的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超新星中学组]《乡土中国》书评1500字

从此书写成的年代来看,1947是一个表面上翻天覆地,好似与西方国家并行的发展时代,但其实社会依旧是“乡土”的。为什么这么说,我认为和当时发展观念和对于“乡下人”的理解是本质不变的,也就是说当时的传统形式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而到现在一直如此。所以一言蔽之的话,现在的中国现代社会依旧是“乡土”的。

就像费先生说的“行为者对于这些规则从小就熟习,不问理由而认为是当然的。长期的教育已把外在的规则化成了内在的习惯。”我认为其实不止教育,包括我们所见到的,听到的,身边人做的,都会让我们对于社会的“规则”有所了解,但这又不失为一种特殊的教育,那么以此类推,不止中国社会包括其他的国内系统都会有一定的“滞后性”,而这种性质会极大部分保留了适应社会格局新变化的能力和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让各个社会和国家具有了独立性和差异性。那么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就有了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像费先生如此定义的话,西方不是没有差序格局,而是差序格局的间隔比乡土社会的大,导致了表面上和谐的西方社会实际上只是“私”的范围大于我们。“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但是我想推出去的波纹不仅会延伸扩散,其实当两个波纹相遇的时候的相交点才是差序格局最核心的理念,一条波纹相当于一条社会关系的话,那相遇更能体现社会关系的延展性和人伦的关系。

不管现代所谓向下社会和城市社会都具有“乡土性”,那么我想费孝通先生讨论乡下人是“愚”是“智”的问题就好像显得不那么有必要了。老子说:“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那么如果乡下人“智”,那必定有“愚”人,如果像费先生说乡下孩子捉蚂蚱特别厉害而称之为智的话,那不会捉蚂蚱的小孩会称之为不智么?我想不是,如果把智或不智放在不同的平面思考问题,就不会有区分度了,如果费先生如此比较智愚的话,我认为把他们放在横向比较会更说明问题吧。

再说说无为统治,只看题目读者还以为是对老子思想的推崇,而细读费先生文章,其实会或多或少体会出一种无奈,“一派是偏重在社会冲突的一方面,另一派是偏重在社会合作的一方面;两者各有偏重,所看到的不免各有不同的地方”我不否认权力是冲突的过程,但我认为和平就是冲突的结果,虽然看起来正言若反,但事实好像就是这样。冲突的起因就是不平衡,那么冲突的过程便是调节这种不平衡,而权力,就好像是一种法则一样,控制着冲突的程度。因为永远不可能达到这种平衡,那么所有的和平都是表象的,所以权力便会一直传递下去,好像在两个相邻事务中间牵一根线,沿着各个层级发展,权力便有了大小之分。上述解释是基于偏重社会冲突方面的说法,而基于社会合作方面我却有不一样的想法。

“社会分工结果使得每个人都不能‘不求人’而生活”,这句话好像又把社会关系拉回到公平与否的问题上来,“求人”便是别人拥有自己需要的能力或事物而自己没有,如果真的能达到分工公平的结果,那么“求人”生活就是不成立的,所以“求人”这个动作便是“冲突”的过程,也就是说社会合作中的权力和社会冲突中的权力本质相同,只不过进行冲突的“表面效果不同”。那么什么是“无为统治”,我上文说两相邻事物之间连线而不是一根线穿起来,便是体现了处于最高层的连线是对靠底层的乡土社会的影响是松弛微弱的。

通读《乡土中国》之后,我也会自省,中国社会的“乡土性”到底会不会制约着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我想不会。因为社会都有一定的“滞后性”,那么也因如此,中国曾经的繁盛是很说明道理的。虽然我们不能因为过去而自傲甚至自满,但这足以让我们对祖国的未来有充分的信心!

高一:刘焕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