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专区 > 精选 > 走进文化遗产将军衙署作文600字(通用9篇)

走进文化遗产将军衙署作文600字(通用9篇)

推荐人: 来源: 写作坊 阅读: 1.27W 次

篇一:走进文化遗产将军衙署作文600字

走进文化遗产将军衙署作文600字(通用9篇)

将军衙署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鼓楼立交桥西北角,是内蒙古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呼和浩特最重要的古迹之一。

雍正十三年,清朝在归化城东北五里处勘定一处城址,作为右卫地北移屯兵之用。至乾隆,二年开始大规模修建。四年告竣,清朝赐名‘绥归城’。解放后,衙署为绥远省人民政府并内蒙古人民政府办公地,将军衙署和绥远城城墙被合并分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进入将军衙署的东面是第一个展厅折房,衙署下级官吏上堂前议事和休息的地方。来到西边,是第二个展厅回事处,这里原来是衙署文官整理资料,日常公务的地方,现在是陈列衙署的概况和变迁史的地方。

原来西北角上的官房是将军下级官吏协助将军处理军政大事的地方,官方的规格仅分在堂,二堂之下。将军的幕僚在此审阅从回事处送过来的公文,查阅后送折房行文,最后到大堂印房盖印,再送到京城,所以官房也很重要。

园内正北就是大堂,门前就是13m见方的露台,是官员举行礼仪活动的地方,大堂又称正堂,是衙署的主体建筑,瓦顶悬山式建筑,长20m,进深10m高9m。

院内正北是二堂。是将军办公的地方,在线将军昔日办公的情景,可以看到照满族习惯布置的一名两暗的格局,是海水波涛的风屏,前面摆着大条案和笔墨纸砚。

有一溜正房,居中的面阔五间,较为高大雄伟的建筑就是三堂,也叫‘退思堂’,中间为过厅,设有书案,彩绘木质屏风和木框诗画玻璃钟堂,东西两侧为‘内签押房’。是将军在大堂二堂后,休息,娱乐的地方。

将军衙署用来守护边疆和抵御外来侵略,这就是‘漠南第一府’——将军衙署。

篇二:走进文化遗产将军衙署作文600字

一棵老树,一座石碑,一副旗帜,一座雕塑他们都来自时间的深处,蕴藏着历史与故事密码我怀着好奇的心,走进了将军衙署,认真的参观着这里着。

将军衙署也叫作绥远城将军府,建于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他是最高的军政指挥中心,大堂,二堂,是将军办公的地方,三堂和四堂是将军居住的地方

首先是大堂,大堂平常不用。只有是将军接圣旨或有重大活动时才启用的,大厅内有一座屏风,上面大部分都是黄色的,有一个海水麒麟,坐在太师椅上的这位威风凛凛的一品五官就是绥远城第一位将军王昌的蜡像。公案桌上有八支令牌,红色是派兵遣用的,黑色是审案子用的他审的是重大军事案件,民事案件不予审理。

院内正北是二堂,这里是将军日常办公的地方,堂外挂有一副楹联”政惟求于民便,事皆可与人言”意为施政只求能利生便民,做事没什么不可告人。并以此联警示官员们,以民生为本,不徇私枉法,在我看来,他们不为人情世故,与贪官同流合污,也不为了荣华富贵,改变初心,为国为民一直是他们的本性,他们淡泊名利,这或许不帮助他们在短期获取更多名利,可始终循着光,他们便不会在钱权势中迷失,在酒肉中沉沦,这也时刻提醒了他们的初心。二堂中间有一个桌子,桌子上有将军办公的,笔墨纸砚,等物品。

最后是三堂,四堂,他们是将军平日批阅公文及处理日常公务的处所。

参观完了将军衙署才明白,许多遗产经过历史的沉淀,数不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正如岁月长河中淘洗沉淀下来的遗殊,闪烁着恒久的光芒。

无数匠人的悉心呵护了,那些无言的文化和遗产焕发新的生机。我们敬佩先人的智慧与情怀,体谅他们的辛劳与血泪,无数的遗产中,印证着时代的风云变迁。

篇三:走进文化遗产将军衙署作文600字

伴着解说员的讲解,我们一起参观了将军衙署。

它占地面积约三万平方米,有四个足球场那么大,共有一百三

十二间房屋,是我国现存的清代驻防将军衙署中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文物遗址,距今已有二百八十多年历史,具有重要历史价值,有“一座将军府,半部青城史”之称。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照壁,上有“屏藩朔漠”匾额,寓意“保卫祖国”。照壁北面即为府门,门内厅堂三进,前为公廨,后为内宅,坐北朝南。自府门进入须经过仪门,仪门有楹联“柳营春试马,虎帐夜谈兵”,庄严肃穆的感觉油然而生。

穿过仪门,到达宽敞的大堂院落,只见大堂巍然屹立。大堂是将军衙署内规格最高、面积最大,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建筑。正中是海水麒麟屏风,象征清朝武官最高等级一品;上方是皇帝亲赐的“泽敷遐迩”匾额,意为皇恩浩荡,覆盖大江南北,激励将军好好保卫边疆。大堂的建筑风格也尤为特色,整个屋顶都由榫铆叉合而成,没有用到一根铁钉。梁上的彩绘为旋子式,也代表了身份,主要由蓝、绿、红三种颜色组成,这样的彩绘既美观大方,也对木头起到|防潮作用。

再往里走,依次为二堂、三堂、四堂,以及两侧的客厅、箭厅、澄园等,这其中,我着重介绍一下功德碑。

功德碑,又称圣旨碑,高4米有余,为同治皇帝御题碑记,正面碑文为满、汉、蒙三种文字,反映皇帝表彰将军功绩;背面碑文为汉字,记载其将军简历。此碑极其壮观雄伟,静静矗立在阳光下,许多人慕名来瞻仰。

我惊叹于将军衙署的宏大华丽,惊叹于中华文化的璀璨,惊叹于中华历史的悠远。走进文化遗产,观“漠南第一府”,热爱大美青

篇四:走进文化遗产将军衙署作文600字

今天我参观了将军衙署,一个美丽且历史悠久的地方。

走过繁华的都市,跨进红色的院墙,我就进入了一个静谧的天地,院墙仿佛是天然的屏障,将内部与外界的嘈杂隔绝。走入院中,感受着其中来自旧时的气息,也不偿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一座将军府,半部青城史。雍正13年,清朝在此勘定一处城址,左右为城北移屯兵之用。至乾隆四年告竣,清朝赐名绥远城,大约占地三万平方米,改修后约2。64万平方米,以博物馆的形式重现了清代的建筑风格和特色,由南至北为一字形照壁、府门、仪门以及大堂到五堂。照壁长24米,高4米,由大青石砖砌成,上面的四字匾额“屏藩朔漠”为光绪16年绥远将军克蒙额亲笔题写。

走过了仪门,便为大堂,是议事决策中心,东西分别有庑堂和厢房,是官吏的办公场所,这里是将军衙署保存的最为完整的地方,其中最为醒目的是四字匾额上,乾隆亲笔题写的“泽敷遐迩”,意为皇恩浩荡,覆盖大江南北,作为绥远城将军,要竭力保卫边疆的安危。下方是第58任绥远城将军王昌,一旁的官员专注地看着他,哪怕仅为日常的讨论,都是为了国家发展的谋划。面前红黑色的案桌象征断案时既要像太阳一样光明磊落,也要像黑脸包公一样铁面无私。

众官吏坐在堂前,犯人跪在堂下,绥远城将军将代表断军事案件的黑签放下,无论其是什么身份,都不能做对国家有害之举,众人无一丝动容,门口的护卫将其押下。

过了大堂,我念及曾经的那些往事,由德王拼凑的“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占领绥远,城内百姓苦不堪言。曾经那段屈辱的历史,我们不能忘却,但只有我们的国家像现在这般强大,才能让我们像这样在和平的环境下学习。感受着衙署中浓郁的历史气息,我为我的祖国感到自豪!

篇五:走进文化遗产将军衙署作文600字

这次,在老师的组织下我第一次详细的了解了将军衙署。

将军衙署始建于清代乾隆二年,距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是清代绥远城历任将军办事休息的衙署,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从门口进来,便可看到府门。府门是将军衙署原本真正的大门,上方有一块显眼的牌匾,上面刻着五个大字:“漠南第一府。

而在府门的正对面,便是一块一字形照壁,照壁正中央镶着“屏藩朔漠”四个字,意思是保卫北部边疆,而将军就像下巨大的守卫着祖国的边疆的”屏藩”。在当时,照壁与府门间的过道是不允许百姓通过的,必须从其它街道绕行,仿佛也体现了将军的权利与威严,更体现了将军的实力所在。

正堂在仪门之北,是整座衙署中面积最大,规格最高,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建筑。平时这座大堂是不被开启的,只有在举办重大活动或新官上任才被开启。在正堂的上方是乾隆亲赐的“泽敷遐迩”匾额,意为皇恩浩荡,覆盖四方,激励将军保卫边疆安危。而在将军身后象征一品武官的海水麒麟屏风,其中那只麒麟回望远方的样子,就像将军守卫边疆,肩负着巨大的责任与使命

正堂的建筑风格也很有特色,屋顶由榫卯叉合而成,坚固且易装,由几根柱子支撑,有墙倒而屋不塌之称。

剩下的建筑,较为特殊的就是三堂。三堂本是在此将军的内宅和寝室,但是民国十三年被大火烧毁重建过。后为傅作义,董其武和乌兰夫等人的办公处。

从大清到民国,再到解放,将军衙署几乎见证了这座青城的整部历史,“一座将军府,半步青城史。”这话一点也没错,它可以代表呼和浩特的历史,我希望所有人都能够看看这座雄伟的“历史”,了解青城的历史。

篇六:走进文化遗产将军衙署作文600字

白星媛

清风吹佛着树叶沙沙作响,东方的早霞变成了一片深红,一起都渐渐变清晰了,今天我怀着崇敬之心拜访了将军衙署。

进入仪门之前,我了解到这里建造于清朝的乾隆三年,曾为随缘将军之府邸,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进入仪门之后,首先见到的是大庭与二庭,这里是将军用来办公的地方,院里有四颗树,四颗丁香树。紧接着,我来到了大堂,大堂中端身着的将军是绥远城第一任将军——旺昌,来不及细细查看,我便走到了二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写着“安民则惠”的牌匾,其中“民”多了一点,其意为当官的多把实惠分给老百姓一些,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二庭也有退一步深思熟虑的意思,接着、眼前是一块功德碑,碑上雕刻着永垂不朽的辉煌。我看到了将军的马鞍,上面有大象的骨肉,这也象征了将军的地位。在自由时间中,细细观望,将军正气犹存,他们从来没有离开,一直在看着我们进步,守护着我们。

阳光倾泻,透过丁香树的缝隙,光影斑驳。阳光洒落,清风拂过,吹起鬓边的碎发,恍惚间我看到了将军们在与大臣会议,我看到将军们在为了百姓在书房里散步。阳光照在他的身上,他的发梢都的金的的,平日里蹙着的眉梢也舒展开,可眼中还是为了保国家,为人民安居乐业坚定。我想!如果他们看到现在的国泰民安,国家富强,会感到欣慰与感动吧!

一阵风将我的思绪拉回来现实,我望着一颗丁香树了仿佛闻到了香,仿佛我也存在与那个时代。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我怀着崇敬之心,离开了这座绥远城将军之府邸。

篇七:走进文化遗产将军衙署作文600字

刘青苗

在呼和浩特这片土地上,坐落着被称为“漠南第一府”的绥远城将军衙署。这里红墙环绕,回廊幽深,景色宜人。

绥远城将军衙署始建于清朝乾隆二年,距今已有二百八十多年历史,是我国现存的清代驻防将军衙署中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文物遗址,对于研究清代边疆政策、绥远历史文化等有着重要价值。

首先我们穿过仪门,到达了宽敞的大堂院落,大堂巍然屹立在月台之上。大堂是将军衙署内规格最高,面积最大,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大堂门前一副楹联,“议论作为社稷谋,事业为黎民福”意为日常议论都是为了国家的发展而谋划,所忙于的事务都是为了老百姓的福祉。大堂正中是海水麒麟屏风,代表清朝武官一品品级,中间端坐的人像为第一任绥远城将军王昌,是他亲自督建了绥远城。上方是仿制乾隆皇帝亲赐“泽敷遐迩”的匾额,意为皇恩浩荡,覆盖大江南北,作为绥远城皇帝要竭力保卫边疆的安危。

参观了大堂后,走到不远处是二堂。二堂的规格仅次于大堂,是将军日常办公及都统、协领等官员议事的场所,并有书房办公及休憩之功能。二堂外也挂了一副楹联:“正惟求于民便,事期可与人言”上联意为执政的唯一目的是为了百姓便利,不是压榨百姓。下联讲的是执政者所做的事情能公之于众,不怕老百姓谈论,揭示了以民为本,政务公开的主张。

接下来我们按顺序参观了三堂、三堂西厢房以及功德碑,最后又绕回府门。参观了这么多,这些建筑充分体现了清朝时封疆大吏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

一座将军府,半座青城史。它的存在对见证各民族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

篇八:走进文化遗产将军衙署作文600字

将军衙署是乾隆二年,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控制,保护内地臣民而设置,其中先后有79代缓远城将军在此任职。距今已有280多年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于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户单位,同时它还是我国清代驻防将军衙署中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文物遗址。

在将军衙署府门有一雄、一雌两座庄严威武的石狮子,门上的牌匾写着“漠南第一府”,再往北走便是正堂,在众多区域之最雄伟,文化遗留最多的也是正堂。在正堂院子里有八支旗,分为“上四旗、下四旗”,当时总称为八旗弟子,里面还有四棵丁香树,是当时栽种的,至今已有150多年历史。正堂又称“大堂”,在当时称为“议事厅”,同时也是举办重要活动的场所。在大堂西面便是官房,这是一个可以直接行使将军指令的地方,其作用与北京故宫“军机处”相当,这里的官吏是由其他官员兼职,并且完全处于大将军的管辖之下。

沿着大堂的路走,便到了二堂、箭亭和客厅。二堂是将军的办公地点,二堂的院落相比于大堂又要小上许多,没有大堂那般雄伟。

最后便是三堂,三堂是内宅,又称“燕思堂”,仅有用来与二堂相隔,这里通常是将军起居的地方。紧邻三堂有一座功德碑,记录了他们的功勋。

整个院子的最后有一座假山和一个凉亭,随后便可以出了,将军衙署房顶、房檐呈青色并不像别处一样雄伟、壮阔。内围墙颜色与房顶相同也为青色,只有外围墙墙壁才呈现出鲜红的颜色。

这些颜色与草木绿色配合,给人一种安静、闲适的感觉。特别丁香花绽放时,香味又给别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篇九:走进文化遗产将军衙署作文600字

耸立的影壁,朱墙灰瓦:庭院深深,藏不住曾经的辉煌和绚烂。褪色的木门在讲述,讲述千万次的开与合,讲述逝去的昨天,逝去的故事。

今天上午,我们在语文老师的组织下,来到了呼和浩特市,国家二级博物馆一将军衙署。在将军衙署的正对面有高大的影壁,上有“屏藩朔漠”匾额,保卫祖国,守卫边疆是将军衙署历任将军不变的信仰。转过身来,跨进仪门。仪门内的四棵丁香花树充满生机,犹如请王朝兴盛时那般辉煌。再往近走些,几面鲜艳的旗帜出现在我眼前,透过那些旗帜,我看到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时的英勇风姿;我看到了八旗兵脸上的雄心壮志,也看到了清朝末年因吸食鸦片而面色枯黄的他们。接着,我们来到了正堂,这是绥远城内规格最高,保存最为完整的建筑,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平时不会对外开放,只有到了重大活动或是新官到任时才会被开放。上前一步,我们看到了端坐在大堂中的将军(蜡像),他是绥远城第一位将军,同时也是督建将军街署的人。公案桌上两种不同颜色的令牌代表着不同的命令。以榫印结构建造而成,有“墙倒屋不塌”之说。我不禁惊叹于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接着,我们又跟随着解说员的步成来到了象征着古代军权的地方一二堂。“安民则惠,惠则民安”是官员和向姓融洽生活的概括。将军的书房和办公室就在其中,堂中还矗立着一块功德碑,碑文用蒙,汉、满三族字写成。又来到客厅,听着讲解员对我们介绍的会客之道无一不象征着身份的重要性。

接着到了第四进院落,古木参天,洒下了前朝的阴凉,叶间又残留了历史古朴的芳香。见识到了古代北方的取暖方式,我再次为古代工匠的智慧所震撼。

悠悠岁月中的将军衙署,凝聚了半部的青城历史,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