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 > 初三 > 读后感 > 初三读后感:《历史刺绣人》读有感1200字作文

初三读后感:《历史刺绣人》读有感1200字作文

推荐人: 来源: 写作坊 阅读: 2.15W 次

一本成功的小说无需华丽的词藻,最重要的是要有能引人入胜和扣人心弦的内容。——题记

初三读后感:《历史刺绣人》读有感1200字

看到这个标题,有人可能会疑惑:什么是“乌托邦”?乌托邦:原为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所著书名的简称。作者在书中描写了他所想象的实行公有制的理想社会,并把这种社会叫作“乌托邦”,意即“没有的地方”。后来泛指不能实现的愿望,计划等。看完这番解释,想必你也会有所察觉:所谓的乌托邦只是一种无意义的憧憬。

而我曾经该过的《历史刺绣人》这部小说就是反乌托邦系列中的现实主义派。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人开始崇敬乌托邦了,在中国有著名的孔子的“大同社会”思想和陶渊明的《桃源记》。国外有莫尔的《乌托邦》和柏拉图的《理想国》;可以说人们对乌托邦的向往从来没有停止过,延续至今。乌托邦虽然美好,但渐渐的,有些人意识这些对极致完美的追求,也只不过是空想罢了。于是像作者劳里的《历史刺绣人》这类小说跃入了人们的视野中。

“历史刺绣人”,顾名思义,就是刺绣出历史的人。虽然我只有十五岁,但也读过了不少书籍和小说,而这本《历史刺绣人》,我却犹为喜爱,是它使我对生活有了更高一层的认知。读过书后,我真的是百感交集。作者劳里书中的少女绮拉有残疾,天生一条腿就无法走路,而她出生的社区的长老却要把她——一个刚出生的婴儿送到坟场自生自灭。因为这里的规矩向来如此:有缺陷的人刚出生就要送往坟场。虽然绮拉侥幸活了下来。但这不正是我们生活中的歧视吗?有缺陷的人一出生就会被别人用异样的眼光来看待。作者劳里的用意是消除歧视也是通往乌托邦的一大阻碍,而这种阻碍是非常不可能清除的。而我们也不能控制人的先天缺点,因为这显然有悖于常理。

在绮拉那个社区有一年一度的盛大集会,集会上有一位传唱人,负责演唱一种冗长的,包含了人类历史的歌:《大灭亡之歌》。集会上。传唱人会手拿精雕细琢的令牌,身穿华丽的礼服,礼服上绣的是人类的历史,而绮拉的母亲就负责修补礼服。在她的母亲意外去世后,绮拉替母亲接下了这份工作,因为她的手艺比母亲更加灵巧。在修补礼服的半年里,绮拉结识了雕刻令牌的孤儿汤玛和未来的传唱人孤儿小乔。在此期间她发现长老们逼迫小乔学《大灭亡之歌》,而且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现在的传唱人的脚上竟然有厚重的脚镣!在她的朋友小麦带来了绮拉已经“死去”多年的盲父后,她明白了:自己的父亲因为遭人嫉妒而被谋杀,幸好最后被人救走。自己的母亲、汤玛和小乔的父母也是长老设计杀死的。为什么?因为长老们想要攫取他们的天赋,书中写到:那些板着脸孔的长老没有创造力,可是他们既狡猾,又掌握生杀大大权,而且还有办法强取豪夺他人的才华,为他们所用。他们强迫这些孩子描述他们想要的未来,而非他们可以拥有的未来。

作者劳里将这一系列人物写的活灵活现,创造出了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世界。这个小说告诉了我们,世界中总是有像这些长老一样的恶人,他们总是会给这个世界抹黑,而想要做到极致的美好是非常困难的,可以说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那些向往乌托邦的人,无非就是不能接受现实生活,不敢正视挫折。既然我们逃避不了现实生活,那为什么不去勇敢面对呢?如果我们是这样的话,我们的世界就是理想的世界。